無欲無求是擺爛嗎?

10001

擺爛與否的差別,在於前面與後面的不同。站在前面就是把物質世界當真,站在後面就是理解垂直思考、一切都是意識。

前面和後面有什麼差別?我簡單舉個例子,假如我跟人有一些衝突,若我是站在前面,我們的著力點就會是想去處理我跟這個人之間的狀態。當你的著力點是花在去解釋、去溝通、希望改變你跟這個人的衝突,你就會發現,原本的結構是改變不了的。

但是當你站在後面,我們會有一個明白:為什麼我們的世界,包括我們的夢境,會去示現出我跟一個人有衝突的狀態?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我們知道自己是在作夢,所以我們明白:為什麼我在「作著跟一個人有衝突的夢境」?肯定是我的意識資料庫裡有些東西。

當我們有高維度的明白,我們就不會著眼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問題,而是著眼在我們的資料庫:肯定是過去世的我(或是現在的我),或是我的祖先在生命過程當中,一定有過一些無明執著,所以才會在我的夢境裡示現這樣的狀態。

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站在一個比較高的維度看事情的時候,你要處理的著力點是不是不太一樣?

無欲無求的表現,可能在物質世界裡面叫做擺爛。但真正的無欲無求是一種結果,前提是當你站在後面、站在比較高維度的時候。

當你站在前面,還是很把物質世界當真,你告訴自己「我要順著生命的流動走」,不想要面對物質世界的責任,那就是一種擺爛的行為;可是當你站在後面,有了垂直思考的明白,你自然會有一種行為,就是順著生命的流動走。

當你站的位置不一樣,同樣的一句話,其實感受是不同的。就像我們一天的課告訴大家,當你告訴自己「我要學會放下」,你一定會更執著,因為放下是一種結果,沒有拿起來就沒有所謂的放下。接納也是一種結果,如果你告訴自己「我要接納」,那就代表其實你對生命的理解不夠。寬恕也是一種結果,如果你不覺得別人不對、你對,其實就沒有所謂的寬恕。

所以無欲無求、不為生命作計畫,都是你站在更高的維度的時候的結果,你不會想要改變物質世界的狀態,因為你清楚明白那些只是投影的劇情。當站在你是醒著的角度,你看著很多的眾生都在作自己的夢,而作夢的他,事實上本自俱足。

分享到Facebook

您可能也會喜歡以下文章....

Kids 5022861 640

關於孩子的爭執

就像我們上課的時候有跟大家說的,物質世界的遊戲規則只佔4%,一個好的教育能夠有效的幫一個人改變這4%

10001

什麼是「空有不二」?

意識資料庫跟物質界的關係,我用電腦來做形容。 電腦關機的時候,沒有通電,是不是什麼都看不到?對吧?

Baby 5953965 640

談談國小前的教育

每個人的腦細胞有大概5千到5萬個分支,這些分支會互相搭接,而搭接的順暢度,就會決定我們的IQ、EQ、

10001

到底應該怎麼療癒淨化?

我們在做療癒淨化的時候,記得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不需要一天到晚在那裡推理是什麼樣的因素,才造成現在的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