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件事,我們都是人,失去家人當然很難過,有時候你要知道,我們會難過也是資料庫的示現,因為有人就沒那麼難過。像我媽過世,我會難過嗎? 其實不會,因為我覺得當人很麻煩,又要吃飯又要上廁所,一堆的角色扮演,你不覺得很麻煩嗎?我媽往生去淨土,你看多爽,我還在這裡苟活,你覺得我會因為失去她覺得難過嗎?我只會難過說:妳去爽了,那我咧?當然這是開玩笑。
當然我們要接受人性上失去家人會難過,但我們也可以去想想,為什麼有人家人過世他可以很豁達,為什麼我們家人過世,我們卻走不出去?如果真的有高維的見地,就知道是資料庫的示現而已啊,與其讓自己一直卡在那個地方,或讓自己透過忙到分心、不去想這個傷痛,還不如我們知道「那個感覺其實都是資料庫的示現」,我們就把感覺的資料清一清就好了。
有了《遇見》的明白,我們都希望能夠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所以真的不要讓想法、感覺、情緒變成自己的主人,像我之前有次座談會的時候提到,以前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都是我們的主人,所以我們真的有非常多的制約,後來身心靈產業開始興起了,他們告訴我們要尊重自己的感覺、要尊重自己的想法、要愛自己,結果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想法、我們情緒變成我們的主人,那感覺想法情緒是什麼?資料!資料是什麼?資料是業障,所以學了身心靈之後,業障變成我們的主人……。
有一天我忽然間想到,讓我的業障當主人,不是很瞎嗎?沒有錯,我們現在有很大的情緒,我們可能要讓自己宣洩出去,我們現在有遇見的明白,沒關係,我們可以允許自己現在難過一下下,但是難過完、平靜的時候,開始要「離相」,是清楚的知道,我有這個感覺,為什麼別人沒有這個感覺?也許我資料有些什麼,然後把它給鬆開。
當然,就高維的見地來說,當我們更清楚的知道:「事實上每個人都不曾生也不曾死,每個人都不曾得也不曾失,每個人都不曾輪迴」,如果真的有生死的話,我們早就死過幾百遍了,又不是沒死過!透過這樣的方式跟自己對對話,也有助於鬆開執著的想法與情緒,但最終還是要去清理那個示現出「別人不會難過,可是我們很執著」的資料,我們生命就可以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