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頓悟的時候講的第一句話:「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所以在佛教裡才會有這麼一句話:「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一切相還包括離文字相,其實在文字上很多的東西,都可以幫助我們往那條路上走,不管怎麼樣,「明白」才是關鍵。
佛教出家師父、包括佛教徒,是不是看到人就常雙手合十: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我真的把你當成阿彌陀佛一樣禮敬,因為每一個人本來就都是佛,所以我們是用自己的佛性禮敬他的佛性,概念上是這樣。
那要怎麼樣恢復我們的佛性?淨空法師把修行分成四個階段,佛叫做「無上正等正覺」,菩薩叫「正等正覺」,阿羅漢叫「正覺」。一般希望讓自己的生命不一樣的人,包括開始在探索生命本質的我們,全部都是覺者,因為我們已經開始在探索非物質界、探索生命背後更深入的本質。
淨空法師說:「佛這個『正』字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得搞清楚。正覺的『正』是:放下煩惱。」既然知道我們現在是覺者,接下來要走到正覺,邏輯上就是要去思考我要怎麼做,能夠讓自己盡可能達到一個狀態──叫做沒有煩惱,而不是飽讀詩書、有很多修行上的知識而已。
我們要知道如何行,然後行到可以呈現沒有煩惱的狀態。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去的第一站不是成佛,而是「沒有煩惱」,這是一步一步的。就像我要開車去臺北,把導航定位好之外,我得先開車上高速公路,這是第一步。
我發現有一個方法,如果願意每天練習的話也挺不錯的。每日可以去透過一個宣告(請點我),讓自己盡可能在生活當中能夠最快達到沒有煩惱的狀態。
講到要能夠沒有煩惱,我們上課的時候有提到一個人叫做萊斯特,萊斯特有出一本書,叫做《終極自由之路》。裡頭告訴我們要如何邁向終極自由之路?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要能夠不認同頭腦、不認同身體。
當我們不認同我們這個頭腦,也不認同這個身體,那你會發現,慢慢的我們的心智模式和情緒就不再是我們的主人,而是我們處理世間事所使用的工具而已。
我以前在看這些概念、並且實踐的時候,我就在想:我的頭腦明明就存在!我要如何達到一個狀態叫做不認同它?
今天假設我的頭腦起了分別跟批判,如果我告訴自己我不要認同我的頭腦、事實上劇情沒有好與壞,從某一個角度來講,當我講出這句話,是不是我也認同了這個頭腦的作用,所以我才會這樣講?
就像我們說「放下」這件事情,「放下不是一個要修煉的功夫,沒有拿起來就沒有所謂的放下」,所以放下是一個『結果』,如果我們把結果當成方法--告訴自己要放下,那我們就會更容易執著。
也像我們在講理性接納的時候,有跟大家說接納有分兩種,一種叫無奈的接納、一種叫理性的接納。 總而言之,當我們告訴自己「要接納」,那代表一定是無奈的接納,而理性的接納是你不需要告訴自己要接納,自然而然達到了接納,才叫做理性的接納,頻率才高達400、有療癒的功效。
問題在我們的頭腦本來就是二元世界的東西,頭腦的本能就是分辨好跟壞,這是自然機制,所以理論上「不要認同頭腦」不是要去否定頭腦做的分辨,而是理解頭腦的本能、接納我的頭腦會去分辨好跟壞,但是完全不影響我的心裡面非常清楚的知道我們所經驗的劇情只是一個資料,沒有所謂的好與壞。
我後來發現,邏輯上應該是要這樣實踐,才更容易做到沒有煩惱。
所以我的情緒會因為一些好事很開心,也會因為一些壞事很難過;包括我跟人互動的時候,我也渴望別人會認同我;我也會恐懼害怕失去,這是生物本能。
所以理論上我要能夠做到不認同情緒的關鍵,不是去告訴自己:我不要這樣的感覺,也不是告訴自己這樣的感覺是不對的。而是當我很清楚的知道,生物本能本來就可以、就會有這樣的感覺--那是不是我就可以對這個感覺不那麼認同?
當我處在很負面的情緒的時候,我也知道本來就是意識資料的作用。當我們踏上修行之路,在很多時候還是會有渴望被認同、恐懼害怕失去、或想要掌控的狀態,但是完全不影響我很清楚的知道:那都是意識資料的作用。
在我們還做不到「照見」、平等的看著每件事情的發生,至少我們還有療癒淨化的善巧,為留下資料的不同時空的我們和祖先做療癒淨化、開智慧,除了可以加速這個資料能量的清理與釋放,也不會再落入橫向思考的輪迴之中,讓我們繼續在「沒有煩惱」的高速公路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