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見》的課堂上我們提過:「修行不是要成為什麼或得到什麼,而是回到原本的是」,「原本的是」就是六祖惠能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不生滅、能生萬法」的自性。
其實這個「原本的是」很難用語言形容,就像身心靈常講的「存有」,如果解釋是一切萬有,那什麼叫一切萬有?
總而言之,你只要記得一個概念:每個人的本質都是完美的,這是一個事實,所以不要再問我:「蔡老師,我要如何找回我的力量?」,當你有這個想法的時候,頻率只有30而已。
如果你認為你是業障重、要努力修行,你就很難開悟成道,而且佛陀也不是這樣教的,應該是說「你本來就是完美的,你只是資料太多而已」,這樣頻率就能夠超過400。
你本來就很有力量,只是資料庫裡的障礙太多,所以我們只要把資料給清掉,再去顯化可以讓你活出更快樂、更棒的自己的貴人和可能性,這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