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說做善事不會改變命運,跟一般的觀念不太一樣?

一個人會想要去做善事,起心動念是關鍵。

如果起心動念是為了讓人生更好,而刻意去做,其實可以因為做這些事情,在「未來、下輩子」結善果。

但是如果一個人是「很想這麼做」,因著對生命的理解,這個維度和頻率是很高的,就像我們說的隨喜功德、無住相布施。就會因著高維和高頻的狀態,去連結我們一般所謂的善緣,而示現在我們這輩子不錯的助緣跟貴人,增加一些美好的因素。

而因著家人的概念無住相布施,就像身心靈所說的,當我們把愛放在第一位,當我們心裡想的是眾生的需求,就會在「這輩子」去連結一些善緣。

但這跟改變命運不太一樣。

改變命運是原本會發生的事情,不再發生了;或者是本來身體會有問題,現在健康改善了。這些改變就比較不會是透過做善事,而是清理意識資料庫。

所以《零極限》也談這個概念,它說不管發生什麼事,要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叫做清理。除了清理,沒有其他需要做的了。所以它也沒有刻意叫你去做什麼,它的修行重點就是希望能夠進入到零的狀態(回歸源頭)。

因為我們回到零的狀態,生命本來的佛性會自然展現,你會自然而然很想做這些事情,也自然而然就會結很多的善緣。

包括在《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也在講對錢的起心動念,它說任何跟恐懼擔憂害怕有關的,做跟不做都不對。但如果起心動念是對的,其實做跟不做,都對。

所以起心動念是關鍵。什麼是起心動念?一般來講起心動念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愛,一種是來自於恐懼,恐懼什麼?包括害怕失去、害怕別人不認同。

當我們的起心動念是恐懼的時候,不是想外在要去「做什麼」,或是壓抑這個想法,而是為留下這個恐懼、害怕的意識資料的眾生做淨化療癒。

分享到Facebook

您可能也會喜歡以下文章....

到底應該怎麼療癒淨化?

我們在做療癒淨化的時候,記得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不需要一天到晚在那裡推理是什麼樣的因素,才造成現在的狀

缺乏自信怎麼辦?

有的時候,不單單只是去清理掉「缺乏自信」的資料。 其實本質的我們,理所當然就應該是有自信的。只要療癒

如何有效地禱告?

如果我們站在物質世界裡面,把上帝當成遙不可及的神,我們站在下面想要去跟祂做連結,事實上是不容易的。

宗教說的因果不存在嗎?

問:宗教裡講因果,要經由自己不斷的修練,那為什麼我們現在學的這套不講因果了呢? 難道真的不用再克己復

心想事成的原理是什麼?

一個人有心想事成的能力,是因為他能夠跟意識界產生有效的連結。 當一個人的念頭進入「意識界」,便能從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