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開悟沒有所謂的標準,因為每個人對「開悟」的定義不一樣,有人認為說:當我們開始明白了一些東西,那我就開始開啟了我的悟性。
有人把開悟分為小悟跟大徹大悟,或者是三摩地(samadhi)跟涅槃(nirvana),也有人說「悟後起修」,還有人定義的開悟,是一個非常非常高的標準。
如果你在網路上,看一些大師級的人物在談開悟,針對開悟這兩個字,說實在的每一個人定義都不一樣。不管怎麼定義,就佛法、經典來說,那些全部都叫做名相,對不對?
最重要的其實不是開悟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因為開悟這兩個字,本來就是我們在修行的這條路上,可能為了去定義一個人的靈性,不管是提升也好或者是他的頻率到達某一個狀態也好,然後為這個東西所下的註解、定義。
我曾經遇到有人說:我跟你講,開悟「是」什麼樣的…
我就跟他說:「你對開悟這兩個字的定義,我覺得沒有意義!」
他說:為什麼沒有意義?
「因為你的開悟已經是成佛了,這個世界上誰能夠做得到?啊那你用一個~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兩個人才做得到的名詞,我覺得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啊!」
我個人倒是覺得不一定要在很多東西的名相上下太多的功夫,倒是有一個比較大的重點,就是我們【能做什麼?】這樣是不是比較實在,對吧?
那不如呢,像佛法告訴我們開悟是不是有四個果位?分為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個階段,最少,我破了身見,感覺上我已經步上了開悟的階梯。這樣子有沒有比較有成就感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