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來說,不管我說了些什麼,或誰說了些什麼,我們都試著用「唯識」的角度去看。
因為當你覺得誰說的有道理,你就很有可能讓它變成你的制約,或是評判別人的一把尺。
重點不是誰說的才對、怎樣才是正確的,重點是我們要從誰說的這個內容裡面,去看到他在說的背後,是要告訴我們什麼。
就像我們《遇見》上課的時候有提到,有一本書叫《與神對話》,另一本在講吸引力法則的書叫做《秘密》,這兩本書講的剛好完全相反。
《秘密》那本書告訴我們:「只要你跟我(神)要,我就會給你」,但是《與神對話》咧,卻說「只要你跟我要,我就不會給你!」為什麼兩個說法180度的不同?
你要知道他們在講什麼,一個告訴你「所求不得」,是代表你要留意一件事:當你在跟我要的時候,你是不是在釋放一個匱乏的能量?如果你釋放的是匱乏的能量,你只會連結匱乏的可能性示現到你的劇情裡,對吧?
另一個告訴你「你只要跟我要,我就給你」,代表你只要能夠產生對應的能量、感覺、頻率,跟源頭連結,神真的就可以給你。
所以不是把這兩句話拿來比較「誰才是對的」,當你落入了好壞、對錯、分別、評判,你就容易把這個世界給當真,陷入低頻的迴圈。
相關閱讀:愈不把這個世界當真~頻率愈高